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本科专业“大洗牌”,为何撤销最多的是这个专业?

时间:04-29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219

本科专业“大洗牌”,为何撤销最多的是这个专业?

>>你的未来,藏在此刻的选择里。选它,就对了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本次备案、审批和调整的专业,将列入相关高校2023年本科招生计划。 据统计,此次专业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2800余个专业布点,占目前专业布点总数的4.5%。从学科门类看,工学所涉专业数量最多,有1074个;从区域布局看,涉及中西部高校的专业有1503个,占比超过50%。 列入目录的新专业共21种,涉及10大类。不难注意到,其中大多都是结合了高校自身的特色、科技发展、社会发展的需求。比如颇受关注的由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新设立的孤独症儿童教育,东南大学新设立的未来机器人专业等专业。  也有一些专业多个大学选择撤销,比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遭到27所高校“淘汰”,是2022年高校撤销数量最多的专业。近几年来,每年撤销的专业数量都在增加。 大规模的专业改革正在持续推进中,变与不变基于何种考量?这轮改革将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什么改变? 3年内优化20% “适者生存”,是高校专业设置的基本思路。可以说,高校专业的调整,就是对高校教学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从专业的调整,也能看出当下的社会需求。 今年4月初,教育部、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人社部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下述简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深入推进,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点总数6.6万个,较2012年新增1.7万个、撤销和停招了近1万个专业点,每年调整幅度将近5%。 可见,对于专业的大幅调整仍将继续。 “在3年内对高校学科专业进行20%的优化调整,这一力度前所未有,也凸显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的紧迫性。”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我国高等教育下一步改革和发展,面临来自内外部的双重挑战。 他表示,在内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时代,要求学校从重视规模发展转向重视质量提升,要淘汰掉那些质量不佳、缺乏特色的学科专业。在外部,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重大变化,高校培养人才必须解决供需“两张皮”的问题,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这要求高校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办学条件,调整专业设置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今年新增的21种新专业从多个领域覆盖了诸多热点和前沿领域,包括金融审计、国际法、司法鉴定学、工会学、家庭教育、孤独症儿童教育、数字人文、资源化学、地球系统科学、数据科学、生物统计学、生物材料、电动载运工程、飞行器运维工程、安全生产监管、未来机器人、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医工学、乡村治理、航空安防管理、无障碍管理。 其中,工学门类的专业就新增了6种,比如数据科学、未来机器人、数字人文、生物材料等专业,都是当下前沿的技术发展方向。 此外,一些专业的设置还与高校自身的特色有关。比如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新设立的孤独症儿童教育、无障碍管理专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新设立的工会学等。 同济大学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部部长蔡三发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新增专业主要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家与区域发展战略需求,适应新技术、新产业与新业态等方面的发展需要,更多凸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与新文科特征。 部分新设立的专业引起了广泛关注,比如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新设立的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和无障碍管理专业。 据媒体报道,目前全国仅有三所公立的孤独症学校,孤独症儿童教师缺口大的问题日益凸显。有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有61所普通本科高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在校生1万多人。但该年,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残疾学生就有66.6万名,在普通学校就读的学生也有33.2万名。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当下,也需要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海南大学成为全国首个开设乡村治理专业的高校。 既是新面孔,也就有不少网友好奇,这些新的课程教什么? 以工会学专业为例,据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官方公众号介绍,工会学专业课程中,专业必修课程共26门,涵盖《比较工会学》《工会组织与工会实务》《工会工作核心素养》《工会法》《中国工人运动史》等。 专业选修课程共20门,最具学校特色的课程有:《工会学经典著作精读》《劳模学》《工运领袖与中国工运》《职工文化学》《全球化与工会前沿问题》等。 撤销的专业持续增多 据统计,2022年度各高校新增备案本科专业1641个、审批专业176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62个,撤销专业925个。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21个。新增备案本科专业有364个。新增审批本科专业有75个。 “高校新增专业的理由大致有二,一是符合发展趋势,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二是推进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熊丙奇介绍。 在此次新增专业中,设立学校最多的为生物统计学专业,院校包括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和海南医学院。在新增备案本科专业中,数字经济专业最为热门,有77所高校新增了这个专业。其次是人工智能专业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增设的高校数量分别为59所和39所。 学科交叉成为一种趋势。此次,教育部首次在工学门类下增设交叉工程专业类,由东南大学设立的未来机器人专业即是“交叉工程类”下的首个专业。 数据上看,各校动作频繁。共有116所高校新增了4个及以上数量专业。沈阳理工大学共新增12个备案本科专业,位居第一。三亚学院紧随其后,共新增10个备案本科专业。 但与此同时,也有一大批专业被“淘汰”。据统计,共有333所高校撤销本科专业。其中广西师范大学撤销了18个本科专业,是本年度撤销专业最多的高校。其次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撤销13个专业,湖北恩施学院、青岛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各11个。 其中,撤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高校有27所,是2022年被撤销最多的专业。其次是公共事业管理和市场营销,分别有23所和22所高校撤销。此外,产品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广告学等专业的高校撤销数量也较多。 通常来说,专业的撤销主要与学校自身的招生和就业有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公共事业管理都曾是“热门”专业。比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仅2000年至2001年, 开设院校就从57所增至130余所,到2017年,这个数字又较世纪之初增加了近十倍。但学生们毕业后,却发现无处“管理”。据统计,7年以来,裁撤这个专业的高校已有上百所。 熊丙奇指出,这两个专业之所以被撤销,是因为当年不少高校盲目追逐热门,不考虑自身的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就设置这些专业,由于没有办出高质量与特色,由“热”转“冷”,面临被撤销的命运。 上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也提到,少数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布局时缺乏科学审慎规划、片面追求“大而全”,热衷于设置投入少、容易开办的专业。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新增备案专业数量分别为2046个、1773个、1641个,撤销专业数量分别为518个、804个、925个。每年专业撤销的绝对数量仍在增多。 方案还提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所属高校新设学科专业的基本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实践条件、学生满意度、招生规范度等进行检查,对未达到条件的要限制招生、限期整改。定期开展学科专业建设质量检查,对办学条件严重不足、教学质量低下、就业率过低的,要责令暂停招生、限期整改。 方案中称,要加强学科专业存量调整,完善退出机制。对高校连续五年未招生的专业予以撤销处理。同时,各地各高校要根据改革方案,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按照“一校一案”原则,研究制定学科专业改革实施方案。 一个专业要经过怎样的程序才会被评定撤销,为什么撤的多,增的少? 蔡三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通常来说,撤销专业相对比较容易,新增专业需要比较严格的论证和各方面条件的准备。 各校情况或有所不同,以其所在的同济大学为例,校方会从招生、培养、升学、就业、校友发展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结合专业发展需要来进行专业的调整。 “学校内部程序走好报省再到教育部,部属高校可以直接报教育部”,蔡三发介绍称。 “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上述方案提出,到2025年,要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基础学科特别是理科和基础医科本科专业点占比进一步提高。 此外,要建好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专业点、300个左右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在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重要作用的学科取得突破,形成一大批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建成一批专业特色学院,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 上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还提到,202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9.6%,进入了普及化深入发展的阶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必须推动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 人才的培育,终是要回归教育。该负责人称,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是开展有组织培养、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的四梁八柱。面向普及化背景下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完善质量保障机制,推进质量文化建设,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其介绍,方案的出台也是为了贯彻二十大精神中的“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要求,从学科专业体系改革进一步落到完善学科专业设置管理机制上。 而对于学子们来说,专业的更替也是一个政策信号。再有一个多月,夏季高考即将展开。目前,已有多地发布今年高招的工作规定。在高考之后,最重要的无疑是填报一个好的志愿,包括一个好的专业。 那么,新增专业是否能被视为热门专业,被撤销的本科专业还值得报考吗? 蔡三发指出,专业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需求不断更新与动态调整的,各个学校都是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调整的,被调整较多的专业不一定就不好,那些有较好学科基础和条件的学校一样可以把一些传统专业办出质量与水平。他认为,考生报考专业主要应该考虑自己的兴趣及未来发展。 “被撤销的专业,对于其所在的学校来说,大多是缺乏特色的专业,但是,这一专业在其他高校,则可能是强势专业,就此认为这类专业都不能报考,将错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在熊丙奇看来,同一个专业,可能适合别人,却不一定适合自己,不能盲目跟风,热门专业冷就业,冷门专业热就业,在近年来的就业市场中比比皆是。 也有观点提出,高校为何频繁撤销专业,而不是改造原有的课程内容? 蔡三发分析认为,对现有专业进行改造升级,提升内涵与质量非常重要,是每一个专业都应该开展的常态性工作。但是,基于各校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动态地调整和撤销部分专业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有利于各个学校优化自己的专业体系,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熊丙奇则表示,关键在于如何实现真正的调整优化,而非走过场。 “或如一些担忧的声音所言,如何防止学校‘新瓶装旧酒’对旧专业进行包装或改名?这些问题都值得特别关注。”熊丙奇称,另外,还要避免高校为完成调整优化任务,盲目新设看似对接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的学科专业,实则难以保障专业质量,出现某些专业增设过热过多的问题。 临近高考,考生和家长不但要面临新高考改革,还有不断调整和撤销的本科专业,如何遴选院校专业组?学校所处地区对未来发展是否有影响?专业是学什么的?未来就业发展情况如何? 以上这些,你有研究了解吗? 高考智愿分享高考资讯、填报志愿、大学、专业等相关的信息,助你轻松了解高考情况。 高考智愿2.0,更懂你的智能推荐系统,选对志愿,过好人生! 更精准、更便捷、更贴心,给考生和家长提供一对一式的志愿填报建议。 六大新增功能,助力中国考生学业规划—— 1 、更科学的智能推荐:基于往年大数据科学测算,择优遴选,志愿表合理排序,用好高考每一分 2 、1对1订制升学规划:大学+专业+城市3大填报路径,根据考生需求,灵活制定个性化报考方案 3 、合理定位专业方向:行业意向、兴趣爱好两大维度助考生认知自我,依据选择结果推荐 最适合专业 4 、录取概率测算分析:以近三年数据为基础,创新算法模型,提升预测准确性和合理性,规避扎堆填报风险 5 、大学专业多维对比:基于填报需求的院校专业详情展示,提供全方位资料对比,找大学选专业不再盲目 6 、便捷获取招录数据:历年数据横向对比,招生录取形势波动一目了然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